新研究認為霸王龍分為三種不同的身體類型:還有女王暴龍和帝王暴龍

作者:互聯網 来源:娛樂 浏览: 【】 发布时间:2025-11-01 15:07:10 评论数:
二十多年來,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一直在展出一具名為“Sue”的暴龍骨架。現在,一項具有爭議的新研究認為,Sue實際上不是霸王龍,而是一個名為“帝王暴龍”(Tyra
二十多年來,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一直在展出一具名為“Sue”的暴龍骨架。現在,一項具有爭議的新研究認為,Sue實際上不是霸王龍,而是一個名為“帝王暴龍”(Tyrannosaurus imperator)的親緣物種。攝影:MARK WIDHALM, FIELD MUSEUM LIBRARY VIA GETTY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MICHAEL GRESHKO  譯者:陌上花開):6600多萬年前,一種“殘暴的蜥蜴王”統治著北美西部,它就是霸王龍。但這個君主的王室有多大?我們今天所說的霸王龍會不會是由多個物種組成的?
在《進化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頗具爭議的新研究中,三位古生物學家認為,霸王龍的化石分為三種不同的身體類型,他們進一步爭辯說這代表了三個獨立的物種。除了霸王龍(T. rex),研究人員還提出了兩個新物種的名稱:女王暴龍(T. regina)和帝王暴龍(T. imperator),這兩個名字來自拉丁語,意為“女王”和“帝王”。
“對於暴龍來說,所有來自北美的標本都被歸為同一個物種,即霸王龍......而這一歸類本身就值得商榷,因為沒有人驗證它的正確性,”研究負責人Gregory Paul說道,他是一名古藝術家和獨立研究員,著有《普林斯頓恐龍大圖鑒》。
Paul和其他合著者認為,他們的發現如果得到驗證,將使我們對從1.45億年前到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的恐龍進化有更清晰的認識。“我們對發現物種之間的細微進化的可能性感興趣,”該研究的合著者、南卡羅來納查爾斯頓學院的古生物學家Scott Persons說。
如果研究結果得到確認,他們將對世界各地博物館中展出的一些最著名的暴龍化石進行重新分類。
然而,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的古生物學家,包括一些研究霸王龍的世界頂尖專家,都對這項研究的結果表示懷疑。威斯康辛州基諾沙市迦太基學院的古生物學家、暴龍專家Thomas Carr稱:“這隻是捕風捉影罷了,根本就不合理。”
Paul的團隊認為,已知的暴龍化石的骨骼差別比其他大型掠食性恐龍中發現的要更大。研究人員還認為,依據其骨骼的堅固程度和某些前切牙的存在與否,這些化石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類群,長期以來,人們也一直認為這些特征在暴龍骨骼中存在差異。Paul說:“我想給[新物種]命名,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迫使人們正視這個問題。”
難題在於,暴龍化石內部的差異可能源於許多不涉及新物種命名的因素。恐龍的身體比例可能隨著它們的成熟而發生巨大的變化。暴龍個體的成長過程略有不同,就像人類的身高有高有矮。暴龍的體型會有細微的不同,還可能與食物的可獲得性或所在的生態係統有關。
外部專家表示,這項研究沒有深入調查這些情況或權衡它們的綜合影響。
“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想,確實可能有多種霸王龍......真正的問題是,這篇論文在這方麵所做的工作足夠深入嗎?”北卡羅萊納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Lindsay Zanno說道。“我認為,這篇論文相對來說沒有說服力。”
一個物種包含什麽?
幾十年來,古生物學家一直在討論是否有多個暴龍物種。這種食肉動物在加拿大西部到新墨西哥州的古北美地區生活了一百多萬年。這是很大的一片區域,時間跨度也很長——可能足以讓種群分散並形成多個物種。
如果某一特定生物化石的解剖特征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明顯變化,那麽該生物可能需要多個物種名稱來區分早期和後期的物種。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古生物學家們對這些“年代種”是如何相互繼承的有了更好的理解。
最著名和最成熟的年代種可能來自北美西部的地獄溪地層,暴龍就是在那裏被發現的。地層較古老的沉積物中發現了一種三角龍,即恐怖三角龍( T. horridus),而地層上部較年輕的岩層則發現了另一種三角龍,即T. prorsus。一些研究人員指出,其他地獄溪恐龍也有類似的位置差異。
暴龍化石之間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股骨的尺寸,也就是大腿骨。有些骨架的股骨比較粗,比較 “健壯”,而有些則比較窄,比較 “細長”。幾年前,古生物學家還注意到,一些暴龍頭骨的下頜上有成對的前切牙,而另一些則沒有。
目前的研究是基於37個暴龍骨骼的測量數據集,重點是股骨和下頜牙齒。Paul和同事還繪製了在地獄溪地層中發現的28個標本的位置:下層、中層和上層。岩層越低越深,化石的年代就越久遠。
為了進行比較,Paul的團隊尋找了其他大型掠食性恐龍的數據集,包括其他幾隻暴龍和更古老的非暴龍異特龍。根據他們的分析,在骨骼測量中,與其他被檢恐龍相比,暴龍顯示出了更多的差異性。
研究小組發現,來自地獄溪最底部、最古老的岩層的這組恐龍具有健壯的骨骼和兩對前切牙。然而,來自較年輕岩層的化石則分裂成兩組。每一組恐龍都有一對前切牙,但其中一組的骨骼更加強壯,另一組則更瘦弱、更細長。
Paul的團隊認為雄性和雌性暴龍之間的性別差異無法解釋這種時間上的差異。他們還排除了個體差異和動物的生長階段。研究人員表示,每一組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物種。
典型的雷克斯暴龍,即霸王龍,是由現在收藏在卡內基自然曆史博物館的一具骨架定義的,它屬於強壯而年輕的霸王龍,在擬議的命名方案中,它仍然是T.rex
Paul的團隊將最古老的組別命名為帝王暴龍(T.imperator),並建議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曆史博物館裏著名的霸王龍Sue作為該物種的典型標本。 研究人員利用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的一副骨架,定義了與霸王龍同時代的女王暴龍(T. regina)。
史前迷霧
這些暴龍物種是否成立取決於數據集的有效性——外部專家說,這些數據集並沒有像他們希望的那樣得到很好的支持。
最近的其他研究還沒有看到同樣的歸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Carr在2020年發表過關於霸王龍不同生命階段的若幹分析。作為研究的一部分,Carr測量並分析了1850個個體的骨骼特征。他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暴龍有不同的雄性和雌性形態,更不用說用多種物種來解釋的明確分類了。“如果這些分類是真的,我早就發現了,”Carr說道。
Zanno補充說,該研究沒有使用骨頭的橫截麵來推算每頭暴龍個體死亡時的年齡,這意味著該研究可能沒有充分考慮到暴龍在成熟時經曆的許多變化。
對於馬裏蘭大學的古生物學家Tom Holtz來說,還有另一個擔憂,這項研究並沒有精確地重建在地獄溪地層中發現的每一塊化石的位置,而地獄溪地層在確定三角龍年代種方麵被證明是至關重要的。知道每塊化石的具體位置數據有助於推斷出化石的精確年齡,這就能更嚴格地檢驗霸王龍是否在一段時間內形成了多個物種。
“這真是太難了。這些曆史標本中有許多是在人們關注之前收集的,”Holtz說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不用做這些工作。”
Paul反駁說,研究難點是一些地質信息現在已經無法檢索了。1940年佩克堡大壩啟用時,出土過AMNH 5027(一個保存完好的暴龍頭骨,現在保存在紐約的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遺址已經被洪水淹沒,因此很難研究那裏的岩層。
科學家們還對新研究中涉及的一些骨架抱有疑慮。部分研究依賴於存放在黑山地質研究所(Black Hills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Research)的化石,黑山地質研究所是一家位於南達科他州希爾城的古生物企業,向博物館和收藏家出售化石和化石複製品。
這項研究還涉及“Stan”,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霸王龍骨架,2020年10月,法院下令將其拍賣。直到今天,化石的位置和買家仍然是未知的。接受《國家地理》采訪的科學家們表達了對依賴Stan和其他私人持有的暴龍化石的倫理問題的擔憂。
Persons說,在2020年Stan被拍賣之前,這項研究首次進入了科學同行評議,他和Paul補充說,這項研究的分析依賴於盡可能大的樣本量,如果不包括私人持有的化石,這是無法實現的。“如果我們不使用它們,樣本量就太小,我們可能什麽也做不了,必須得等上幾十年,”Paul說道。
Paul還認為,這篇新論文可能會在化石市場引發波瀾,因為這項新研究認為,並不是所有的暴龍骨骼都確切地歸屬於雷克斯暴龍(T. rex)。如果Paul的研究是正確的,那Stan不再是雷克斯暴龍;而是女王暴龍(T. regina)。

這項新研究的作者們知道,他們在如何研究和描述霸王龍方麵引發了爭論。對Persons來說,一個物種的命名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假設——可以被後來的數據反駁或證實。“隻需要有一兩個樣本打破這些規則,對吧?...[然後]就會回到分類學的繪圖板上,”他說道。
“我一點也不驚訝——我的統計數據很現實——事實證明[新的物種定義]是不正確的,”Persons補充道。“我確信的是,霸王龍肯定不止一種。”
對於Zanno來說,這項研究標誌著向更全麵地繪製霸王龍的家譜邁出了第一步。“沒有一個假設——無論是個體變異,還是生長,或者是個體的性狀--能夠解釋你所看到的所有變異,”她說道。“你需要從多維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原標題:史前迷霧:霸王龍分幾個物種?)